《中國連環(huán)畫精品收藏圖鑒》印象
黑龍江美術出版社于2001年1月繼1999年《美術界》推出增刊《中國連環(huán)畫精品圖錄(50—60年代)》后又向全國的連藏者隆重推出了一套二本《中國連環(huán)畫精品收藏圖鑒》(前者簡稱《圖錄》,后者簡稱《圖鑒》下略)!秷D鑒》的出版可以說是目前中國連藏界資料最全面、印制最正規(guī)的一部連環(huán)畫彩色工具書,彌補了《圖錄》因收編年代所限而帶來的不足,讓讀者領略了老版《三國》、《鐵道游擊隊》等連環(huán)畫近乎大全套封面的風采,以及新版《李自成》、《基督山伯爵》、《福爾摩斯探案集》等連環(huán)畫封面的全貌,從一定意義上講,為連藏者做了一件實事,引導了連藏。
筆者無力購買《圖鑒》以及以前出版的《圖錄》,但蒙本地連友的厚愛,將剛剛購買到手的《圖鑒》未及仔細翻閱就轉借給筆者,使筆者能早睹《圖鑒》的風采。用了一天時間仔細翻閱了一下《圖鑒》并結合手中掌握的連藏資料,驀然發(fā)現《圖鑒》在編輯收錄方面的一些不足,讀后頗有如鯁在喉,不吐不快的感覺,錄此一文,僅作一家之言。
《圖鑒》給筆者的第一印象是成書厚重、印制大氣,頗有普及型資料書的風范,但細閱書中,卻又有了精品不精、收錄紛雜、良莠不齊、分類不準的感覺。
首先關于書名。因為連環(huán)畫本身就是圖文并茂偏重于圖的一種書籍,內文的圖與封面的圖,二者皆可混為一談,而縱觀《圖鑒》收錄的內容一是連環(huán)畫作品的封面,因此倒不如將書名多加兩字改為《中國連環(huán)畫封面精品收藏圖鑒》來得更準確些,然后再將繪者、版次、規(guī)格介紹給讀者。
翻閱《圖鑒》的起始頁,雖有200余種連冊的封面縮印及連壇名宿姜維樸先生的大序作題襯,卻獨缺少一般工具書的目錄頁,沒有進行很好的分類,可見編錄者成書的匆忙以及印制態(tài)度的不甚負責。細閱內頁,這種感覺更甚。書中錯漏頗多,如將王叔暉的《生死牌》24開35圖定價3.5元標注為60開90圖定價0.21元;《李自成》分冊之《水淹開封》的印量9.3萬標為93萬;本就是上海人美社出版的歷史人物連環(huán)畫中的《蘇武》標注為遼寧美術社等。類似的差錯在書中露面較多,實為校對過程中的不嚴謹所為。
全書在大類分類上分為四大類,較《圖錄》的分類多出一頁,即科幻科普童話題材,想這樣分排比較《圖錄》的分類,大概是多收錄了文革以后出版的連環(huán)畫所致。但是比照一般收藏者的收藏習慣,像類似于凡爾納的科幻著作、星球大戰(zhàn)等題材大都歸入外國題材范圍,因此筆者倒認為分類的總綱莫不如將科幻科普童話題材壓縮為科普童話題材為佳,這樣既避免了部分題材類書的撞車與混淆現象,又照顧了連藏者的收藏習慣。此外對于連環(huán)畫的一大分支——電影、戲劇、攝影題材書,《圖鑒》則未予收錄,似乎應是一大疏漏,目前電影類連環(huán)畫已逐漸成為連藏的一大勢點,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愛好者加入收藏,列此類目錄十分有必要,當然也不排除有續(xù)出的可能。
《圖鑒》在錄書的分類及排版上,也沒有很嚴謹地細排,只大體上分為四大類書,對重點圖書作了歸類,但對一些很明顯的套書、類型書則未予統籌歸排。如一套上美版歷史人物連環(huán)畫,被分別安排于第82頁刊錄4圖、89頁刊錄一圖、138—139頁刊錄3圖,人美的《格蘭特船長的兒女》、遼美的《神秘島》等分別列于不同頁碼,打破了套書、 題材書目的整體性。關于精品不精、良莠不齊的現象,散見于各種分類圖錄中。如古代題材的圖書,如現在比較熱門且影響巨大的曲藝版《興唐傳》,上美新版《東周列國》、《西漢演義》,人美版《歷史故事》,天津、山東版《聊齋》甚至文革后斯批林批孔、評判水滸等《孔老二罪惡的一生》、《投降派宋江》等均未予收錄,相反倒有部分不入流的作品登錄其上,讓連藏者翻閱《圖鑒》少了幾分敬重與信實之感。當然我們并不是說這類書有什么不好,而是覺得既然《圖鑒》定位在精品收藏上,則應奉獻給讀者的是更多的精品圖頁,讓那些大眾化的、印制質量一般、市場易得的圖書登錄于精品圖鑒上,倒不如合全國連藏之力,假以時日,搞一部《中國(或分段時期的)連環(huán)畫封面總圖錄》,相繼出版來饗讀者。
在現代題材書目當中《圖鑒》側重介紹了一些老版及文革時期出版的書目,F代題材連環(huán)畫在文革以前及文革當中涌現了大量的作品和精品,較多側重無可置疑但是文革以后也同樣出品了現代題材連環(huán)畫作品,其中也不泛精品,像《長江三部曲》、《芙蓉鎮(zhèn)》、《紅旗譜》等。而《圖鑒》多收入的是一些套書和普通版本的圖書,使人感到浪費了書頁次源,有一種受愚弄的心情。好多好的精品書甚至是獲獎書《圖鑒》都未予收錄,使連藏者對《圖鑒》的信仰度大打折扣。也許真如部分連友所說的《圖鑒》將會繼續(xù)出版下去,以能便多更全地收錄的套書、類型書也不是最翔實、最全面,即便能繼續(xù)出版下去也多給人以紛亂繁雜的感覺。欣賞封面倒是可以,若是作為連藏的工具書、資料書,卻還是希望它能在修訂再版后再與連迷見面。
文:賈洪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