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畫連環(huán)畫-緒言三
年畫連環(huán)圖畫
到清代乾隆年間,才產(chǎn)生了單頁連環(huán)故事畫,就是“年畫”。范圍不限于故事,也畫傳記、小說、戲曲和其他方面題材。普通每一故事印一張,也有刻到兩張和四張的。有單色印本,更多的是彩色或敷彩本。
所以有這樣發(fā)展,和清初政治的安定與經(jīng)濟的繁榮,是分不開的。
譬如“莊子傳”一幅,就是把莊周的故事,分作十二圖刻成,每一直行三圖,以雙線為界,成四橫列:
[第一行]莊子搧墳 田氏毀扇 莊子得病
[第二行]楚王孫吊慰 贈金求親 窺視王孫
[第三行]王孫合巹 毀棺取夫腦 莊子還魂問妻
[第四行]莊子嘆骷髏 骷髏反要包裹傘 成仙得道
這是姑蘇季求吉刊印的,演“大劈棺”戲文,一張整紙大小。印兩張的,如“珍珠塔”前后本,卻用橫列畫法,三欄,上下各四圖,中列中部兩圖地位畫一大圖。除中列大圖用界線外,其余均不用隔線。前后本共二十圖:
方卿別母到襄陽借貸 遇陳家老家人張進見陳御史姑丈
方卿拜見姑娘翠娥小姐偷看 翠娘在花園贈珠塔與方卿
陳姑丈九松亭相會許親 方卿流落路遇畢巡撫救去
方夫人求乞到觀音庵尼姑收留 方卿拜見畢夫人將小姐面許姻親
翠娥小姐在庵中相會方夫人 奉旨欽召畢云顯出征
方卿得中狀元封七省巡查御史 方卿私行送還小姐珠塔
九天玄女娘娘差金童破象陣 畢元帥點將破陣
天子封畢云顯平遼大元帥護國公 唱道情方卿私行到陳姑丈家方卿到尼庵內(nèi)相會方老夫人 畢小姐拜見婆婆方老夫人大喜
畢云顯到陳御史府中拜望方卿 方卿同翠娥賽金二美人大團圓
(以上小圖)
占罕寶象國起兵造反 畢元帥大破象陣
(以上大圖)
這一年畫是陸嘉順年畫鋪所刊。從這兩張畫里,可以看到連環(huán)圖畫不僅在畫面情節(jié)上,更緊密的著重了故事的連系,就是說明文字,也力求完整、明確,對后來連環(huán)圖畫,是有很大影響的。而每幅界限的突破,也替連環(huán)圖畫創(chuàng)造了新的樣式。
四張的只見到“隋唐繡像”。第一幅畫秦叔寶、尉遲恭、伍云召、魏文通四人。第二幅繪雄闊海、羅成、辛文禮三人。第三幅繪宇文成都、李元霸、裴元慶三人。第四幅繪楊林、武天錫、劉黑闥、尚司徒四人。雖說“繡像”,但各自形成一幅完整的畫。畫鋪不詳。
還有另外的祥式。如“龍圖再世義犬報恩”一幅,四幅連環(huán)完全采取交叉的畫法,上橫刻一篇相當長的“七字唱”說明故事。也有整紙直印的,如“采茶記”、“紅粉瀾”之類。發(fā)展到了清末,樣式就更多了。有的把故事的最主要場面,在中間畫一個大圖,加以花邊,四周畫次要連續(xù)場面(如“全家!),有的以山水及地勢為界分隔場面(如“責辱曹操”),有的刻成四片畫一個故事(“如梅良玉”),有的以唱調(diào)分圖(如“三國嘆十聲”)。形式發(fā)展得極其自由。
連環(huán)圖畫普遍的引起注意,為人喜愛,開始于年畫連環(huán)圖畫的產(chǎn)生,這就替后來連環(huán)圖畫更大的開展和運用,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待續(xù)
文:顧炳鑫
|